向日葵黄萎病
2009-08-10 17:21分布与为害:
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甘肃和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生。本病由大丽花轮枝菌(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.)真菌侵染所引起。一般发病率10%左右,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。病原菌的寄主十分广泛,除向日葵外,还有棉花、芝麻、番茄、茄子等大田作物和蔬菜。
症状/形态特征:
向日葵花盘形成期至于实成熟前易表现症状。先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肉由浅绿变黄色,后变褐色,叶脉仍保持绿色。病情由下向上发展,最后全株枯死。解剖茎基部和叶柄,其中维管束变褐色,而茎秆上部维管束则未变色。
发病规律:
病原菌在土壤、病株残体及种子中越冬。播种后,病原菌直接从根毛、根表皮和伤口侵入幼苗,沿维管束向上扩展蔓延,直到植株的花盘和子实。凡地势低洼发病重,春播比夏播发病重,向日葵在开花成熟期间,平均气温23℃左右,雨水多,发病增多。
防治方法:
选用抗病品种,如长岭大棵、Sunbred277等;种子处理,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.5%药量拌种;轮作倒茬,清除田间病株残体,深翻土地。
向日葵黄萎病病叶
向日葵黄萎病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
标签:
———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