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日葵中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

2009-08-12 22:35

  向日葵菌核病

  1症状 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,造成茎基、茎杆、花盘及种仁腐烂。常见的有根腐型、茎腐型、叶腐型、盘腐型4种症状,其中根腐型、盘腐型受害最重

  1.1根腐型 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,最初在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,然后逐渐向上或左右扩展,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,重病株萎蔫枯死,茎杆组织腐烂,容易折断,内部有黑色菌核。

  1.2盘腐型 最初在花盘背面产生褐色水浸状圆形病斑,扩展后可达整个花盘,组织变软腐烂,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,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,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,花盘内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,导致果实不能成熟。

  2防治方法

  2.1轮作倒茬: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,效果很好

  2.2拔除病株,清除病残体:发病初期,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或焚烧,尽可能地减少病、健植株之间接触传染的机会。收获后,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根落叶,破坏菌核的越冬场所。

  2.3种植抗(耐)病品种:杂交种的抗病性明显强于常规品种,所以种植杂交种对病害的防治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  2.4调节播期:葵花对菌核病最敏感的阶段在开花期,适当提前或延迟播种使开花期错开雨季,从而达到避病的目的。

  2.5 合理施肥,培育壮苗:在追施氮肥时,配施磷钾肥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,可以培育壮苗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

  2.6 种子处理:用2.5%适时乐种衣剂包衣处理,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∶50或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小时。种子处理面积达25%以上

  2.7 土壤处理: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公斤拌适量砂土,结合播种均匀撒入播种机开沟内

  2.8 防治根腐型症状采用田间灌根:在发病初期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菌核净每喷雾器水兑30克药逐株灌根防治,每穴2~3两药液,每隔7~10天灌防一次,至少两次。防治盘腐型症状采用花期及时喷药:开花后降雨集中时有利于发病,有条件的可喷施50%速克灵、50%菌核净等杀菌剂于花盘背面,盛花后连续喷2~3次,每7天喷1次

  向日葵锈病

  1症状:向日葵感染锈病后,首先在下部叶片上发生, 逐渐向上蔓延,叶片、叶柄、茎秆、花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。叶片染病最初在叶背面产生黄褐色病斑,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疱,随后病部生出许多黑色的小疱,散出黑色粉末,发生严重的导致叶片早期干枯。

  2防治方法

  2.1 清除病残体:由于向日葵锈病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,春天萌发随气流传播侵染,所以收获后秸秆就地烧毁,是降低侵染源,防治向日葵锈病的最有效措施。

  2.2 种植抗病品种。

  2.3 化学防治。在发病初期用20%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;75%代森猛锌300-400倍液;20%萎锈灵乳油400-600倍液;仙露100倍液;每15公斤稀释的药液加15克合成洗衣粉,均匀的喷在叶片的两面。以上的药剂使用一种或两种混配交替使用,连续用药2-3次,每次间隔7天左右,便可防治向日葵锈病

返回

站内搜索

© 2009 『葵花宝典』版权所有